Quantcast
Channel: Epile · 奇雅 »武汉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

武汉行>>过早

$
0
0

12日晚上出发前往武汉,15日晚返回。本系列日志照片由同行5人拍摄,特此声明。

武汉系列旅行日志开始更新:

热干面
民以食为天,既然来到一个地方,免不了要接触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,尤其是我们这类吃惯食堂的恶狼,又怎能错过吃的东西呢。初到武汉,在7天连锁酒店汉口江滩店放置好行李,一群恶狼随即出外觅食。

武汉的小吃以早点为主,武汉人又把吃早饭叫“过早”。回来上百科百科看了一下武汉小吃的介绍,才发现我们所尝过的只是冰山一角,像黄牛肉饼还被我们认为是其他地方的小吃,差点就漏过去了。武汉人很朴实,定价都比较合理,所以在武汉购物吃饭还是相当享受的。

“湖北小吃看武汉,武汉小吃看户部巷。”从网上看到这句话,不过我们一行人认为户部巷卖的东西还是有很多不是武汉小吃。据我们所知,武汉小吃主要在三个地方,一是汉口街头,二是武昌户部巷,三是武昌首义园

之所以把汉口街头放在第一位,并不是因为这里有最正宗的武汉小吃。而是在这里,散步在各条路的小吃摊子很多,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。走几步,见一摊子,买了尝完,又发现新的摊子,就是在这样不断地发现不断兴奋中去品尝武汉小吃的。其次是户部巷,这里有很多出名的武汉小吃店,价格相对来说还算合理。而守义园,是要买卡充值才能消费,有点麻烦,因为双层收费的缘故,小吃价格偏贵,但这里店是最多的。

热干面 2RMB/碗 汉口街上

“此面既不同于凉面,又不同于汤面, 面条事先煮熟,拌油摊晾,吃时再放在沸水里烫热,加上调料,成品面道筋道,黄而油润,香而鲜美,诱人食欲。”——《百度百科》

在武汉第一个尝的小吃就是热干面,那天真姐姐说来武汉一定要吃热干面,所以我们就把它当早餐了。早前自己对热干面没有什么概念,以为就是跟炸酱面之类的伴面。等面端上来,我发现酱料比普通的伴面酱料还要干一些,又要挑战我本来就很糟糕伴面功夫,随行的人纷纷去加些酱料,我偷懒随缘了。这面也有比拉面还有韧性,拌匀后面碗里完全看不到液体,足以见其之干,吃面的时候碗里一直不停地冒着热气,却不感到面之烫,也许这就是其之热。最后似乎只有我把面吃完了,也许是由于晚上零食吃的少的缘故吧。

蒸糕

蒸糕 2RMB/4个 汉口街上

蒸糕其实很简单,用面粉和发酵粉做的,中间夹的是红糖,类似潮汕的酵粿。

烧梅

烧梅 3RMB/笼 汉口小店

烧梅是武汉有名的吃食。其实烧梅并不是武汉特有,全国各地都能吃到,各地根据各地人的喜好,烧梅的味道也不尽相同。不知道外省人对烧梅喜爱的程度怎样,武汉人对烧梅格外钟情,几乎把烧梅当作湖北的特有的小吃,只要有有卖早点的地方就能吃到烧梅;常把烧梅和湖北的豆皮连在一起,“豆皮烧梅“,就象湖北最具特色的菜肴“蒸肉煨汤“并称一样。一盘制作精美的烧梅,面白皮薄,呈半透明状,里面洁白如玉的馅子依稀可见。烧梅的边擀成荷叶状或花瓣状向四边散开,八个一盘,宛如盛开的白梅花,透出诱人的香气。via

烧梅属于烧麦的一种,不过比起广东烧麦来说里面的料不够精致。烧梅里面包糯米和香菇,糯米里下了很多的胡椒粉,所以吃起来偏辣,最后又是我包完剩下的,郁闷。武汉人有很重的糯米情节,糯米鸡、豆皮、麻元、糯米滚油条等都是用糯米做的。

粽子

粽子 1RMB/根 汉口街上

我们顺便出来客串一下。粽子这名字还真特别特别。。具体是用竹子包着糯米去蒸,拿出来后蘸上白糖就可以吃了。

桂花米酒

桂花糊米酒 2RMB/碗 首义园孝感米酒

桂花米酒是我们公认除了黄牛肉饼外最好吃的武汉小吃。我讨厌米酒的味道,但这桂花米酒我却挺喜欢。酒的味道不是很重,甜蜜浓稠的口感,恰好的温度,很美妙。

黄牛肉饼

黄牛肉饼

新鲜黄牛肉饼 4RMB/个 户部巷2号叶老瘪黄牛肉饼

黄牛肉饼是由老武汉传统的葱油饼演变而来。本店叶老瘪采用真材实料,将大量优质的黄牛肉夹在饼中,而且面皮也经潜心研究,将传统的死面一改再改,改为由油酥面水酥面半发酵精制而成。其色香诱人.口感独特。 其肉馅是采用上好的黄牛后腿肉(牛淋),经过剔筋去油,然后用啤酒香料独特秘方腌制而成,最后绞馅。其肉馅特点:鲜.香.嫩。其外皮色金黄.皮酥脆.口感独特。 面团有些稀,便于筷子绞起。其特点:内松,象面发糕象面包;外皮香脆,色金黄。  via

黄牛肉饼真是太好吃了,以至于第三天去守义园吃早餐的时候真姐姐和佳姐姐又跑去买了,不过味道不如第二天的,也就是在户部巷街口2号叶老瘪黄牛肉饼。

黄牛肉饼肉很嫩,那程度绝不逊色于KFC的鸡肉。吃的时候一直想,要是学校的早餐也能吃到这个该多好啊。

鲜鱼糊汤粉泡油条 4RMB/碗+1RMB/根 首义园李义兴记鲜鱼糊汤粉

被誉为“武汉一绝”的鲜鱼糊汤粉泡油条,是经典的汉味名吃。它是武汉人的羊肉泡馍,其传统意义、历史内涵,丝毫不比羊肉泡馍逊色。

糊汤粉的汤汁,是用两三寸长的野生小鲫鱼熬制成的。用鲜活鱼彻夜熬制出的鱼汤,味鲜汁浓,回味带点清甜,含在嘴里,似乎有一股生命气息在齿间游走。用来做糊汤粉的米粉,是用籼稻米磨成浆制成的。米粉象线粉一样细,洁白细长,口感柔韧有劲。

卖糊汤粉的旁边,必有油条卖。食客端着鱼香扑鼻的糊汤粉,不会立即吃,而是接过店员递过来的刚出锅的热油条,用手把油条掐成寸长,放进碗里。刚刚起锅的热油条,酥软、滚烫,浸进汤里,似乎还发出滋滋的声响。食客用筷子夹起饱蘸鱼汤的热油条,乘热送进嘴里,那种鲜香和酥软的口感,吃起来妙不可言。是那种干的和稀的搭配,荤的和素的交融在一起的繁复滋味。

在武汉人眼里,糊汤粉天生要与油条搭配着吃。单吃糊汤粉,清汤寡水,单调、寡淡了些,也不经饱;单吃油条,也会觉得油腻、干涩了点。但两者搭配着吃,效果就大不一样了!糊汤粉与油条搭配着吃的绝妙之处在于:鱼汤是液体的流质的,喝进嘴里,一会儿就滑进了喉咙里。流质的鱼汤储在油条里,便由液体变成了固体和立体,便于食客全方位地品尝鱼汤的鲜美滋味。外地也有糊汤粉,也有油条,但将两者合在一起的吃法,唯有武汉人如此。那种浓鲜、酥脆的别样口感,只有对美食孜孜以求的武汉人,才发明得出来。这道小吃也就成了武汉一绝。via

 去武汉时,我们对糊汤粉完全没有一点概念,连听过都没有,相信这名字放在我面前也不会吸引我的注意。第一天晚上成杰发信息过来说一定要去尝糊汤粉泡油条。所以在第三天的时候我们试了一下。糊汤粉粉很一般,细软,不注意还以为是面。重点在汤,鱼汤很鲜美,有点糊的感觉。平时常喝鲫鱼汤,却不知原来还可以这样喝。对于我们来说,胡椒有点多,偏辣。

除此之外我们还尝了狼牙土豆、排骨莲藕汤、汉口精武的鸭脖子、周黑鸭辣的莲藕和豆腐、公婆饼、炸红薯、卷饼。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

Trending Articles